墨子 · 第十一章 · 尚同(上)

墨子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朽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明察以审信。
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乡长之所是,必皆是之;乡长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则乡何说以乱哉?察乡之所治者何也?乡长唯能壹同乡之义,是以乡治也。
乡长者,乡之仁人也。乡长发政乡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者,必以告国君。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国君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国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国君之善行。”则国何说以乱哉?察国之所以治者何也?国君唯能壹同国之义,是以国治也。
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墨子说:古时人类刚刚诞生,还没有刑法政治的时候,人们用言语表达的意见,也因人而异。所以一人就有一种意见,两人就有两种意见,十人就有十种意见。人越多,他们不同的意见也就越多。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意见对而别人的意见错,因而相互攻击。所以在家庭内父子兄弟常因意见不同而 相互怨恨,使得家人离散而不能和睦相处。天下的百姓,都用水火毒药相互残害,以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帮助别人;有余财者宁愿让它腐烂,也不分给别人;有好的启发也自己隐藏起来,不肯教给别人,以致天下混乱,有如禽兽一般。 明白了天下所以大乱的原因,是由于没有行政长官,所以(人们)就选择贤能的人,立之为天子。立了天子之后,认为他的力量还不够,因而又选择天下贤能的人,把他们立为三公。天子、三公已立,又认为天下地域广大,他们对于远方异邦的人民以及是非利害的辨别,还不能一一了解,所以又把天下划为万国,然后设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已立,又认为他们的力量还不够,又在他们国内选择一些贤能的人,把他们立为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已经设立之后,天子就向天下的百姓发布政令,说道:“你们听到善和不善,都要报告给上面。上面认为是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上面认为是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上面有过失,就应该规谏,下面有好人好事,就应当广泛地推荐给国君。是非与上面一致,而不与下面勾结,这是上面所赞赏,下面所称誉的。假如听到善与不善,却不向上面报告;上面认为对的,也不认为对,上面认为错的,也不认为错;上面有过失不能规谏,下面有好人好事不能广泛地向上面推荐;与下面勾结而不与上面一致,这是上面所要惩罚,也是百姓所要非议的。”上面根据这些方面来行使赏罚,就必然十分审慎、可靠。 所以里长就是这一里内的仁人。里长发布政令于里中的百姓,说道:“听到善和不善,必须报告给乡长。乡长认为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乡长认为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去掉你们不好的话,学习乡长的好话;去掉你们不好的行为,学习乡长的好行为。”那么,乡里怎么会说混乱呢?我们考察这一乡得到治理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由于乡长能够统一全乡的意见,所以乡内就治理好了。” 乡长是这一乡的仁人。乡长发布政令于乡中百姓,说道:“听到善和不善,必须把它报告给国君。国君认为是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国君认为是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去掉你们不好的话,学习国君的好话;去掉你们不好的行为,学习国君的好行为。”那么,还怎么能说国内会混乱呢?我们考察一国得到治理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国君能统一国中的意见。所以国内就治理好了。 国君是这一国的仁人。国君发布政令于国中百姓,说道:“听到善和不善,必须报告给天子。天子认为是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天子认为是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去掉你们不好的话,学习天子的好话,去掉你们不好的行为,学习天子的好行为。”那么,还怎么能说天下会乱呢?我们考察天下治理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天子能够统一天下的意见,所以天下就治理好了。 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与天子一致,而不知道与天一致,那么灾祸还不能彻底除去。假如天刮大风下久雨,频频而至,这就是上天对那些不与上天一致的百姓的惩罚。所以墨子说:“古时圣王制定五种刑法,确实用它来治理人民,就好比丝线有纪(丝头的总束)、网罟有纲一样,是用来收紧那些不与上面意见一致的老百姓的。”

注释

兹:通“滋”。 虖:通“乎”。 正长:即“政长”。 请:诚。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尚同即上同,也即人们的意见应当统一于上级,并最终统一于天。这是墨子针对当时国家混乱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墨子认为,天下混乱是由于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选择“仁人”、“贤者”担任各级领导。这种思想与尚贤说在本质上基本一致,都是对当时贵族统治的批判。本篇分上、中、下三篇。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墨子介绍和墨子诗词大全

诗人:墨子

墨子 ,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
复制作者 墨子
猜您喜欢

泊大孤山作

形式:

汇泽为彭蠡,其容化鹍鹏。 中流擢寒山,正色且无朋。 其下蛟龙卧,宫谯珠贝层。 朝云与暮雨,何处会高陵。 不见凌波袜,靓妆照澄凝。 空馀血食地,猿啸枯楠藤。 高帆驾天来,落叶聚秋蝇。 幽明异礼乐,忠信岂其凭。 风波浩平陆,何况非履冰。 安得旷达士,霜晴尝一登。

复制 黄庭坚 《泊大孤山作》

代书

形式:

阿熊去我时,秋暑削甘瓜。 离别日月除,莲房倒箭靫。 得书报平安,肥字如栖鸦。 汝才跃炉金,自必为镆铘。 穷年抱新书,挽条咀春葩。 弄笔不能休,屈宋欲作衙。 屈指推日星,许身上云霞。 安知九天关,虎豹守夜叉。 祝田操豚蹄,持狭所欲奢。 文章六经来,汗漫十牛车。 譬如观沧海,细大极龙虾。 古人以圣学,未肯废百家。 旧山木十围,斋堂绿阴遮。 红稻香盂饭,黄鸡厌食鲑。 摩挲垂腴腹,颇复读书耶。 念汝齿壮矣,无妇助烹茶。 父兄亦怜汝,须儿牧犬豭。 且伐千章木,赠行当马檛。 赢粮果后时,定随八月槎。 觉民在林中,丁丁闻兔罝。 奉身甚和友,干父办咄嗟。 台源吟松籁,先生岸巾纱。 留客醉风月,盘箸供柔嘉。 仍工朱丝弦,洗心拂奇邪。 孤臣发楚调,倾国怨胡笳。 把笔学周鼓,字形锥画沙。 诗书乃宿好,不为蓬生麻。 元明祖师禅,妙手发琵琶。 已无富贵心,鼓吹一池蛙。 天民服农圃,颇复秋敛赊。 下田督未耘,入岭按新畬。 悉力输王赋,至今困生涯。 知命叔山徒,炉香严佛花。 惟思苾刍园,脱冠著袈裟。 起家望两季,佩金踏朝靴。 嘉鱼在南国,宗庙荐鲿鲨。 我为万夫长,朝论不齿牙。 刺头簿领中,蚤虱废搔爬。 世累已缠缚,官箴易疵瑕。 何时烟雨里,驱羊入金华。 遣奴迫王事,不暇学惊蛇。

复制 黄庭坚 《代书》

宿观山

形式:

暮发白下地,暝投观山宿。 横溪赤栏桥,一径入松竹。 野僧如惊麇,避堂具灯烛。 我眠兴视夜,部曲始炊熟。 笕水烟际鸣,万籁入秋木。 平生萧洒兴,本愿终涧谷。 世累渐逼人,如垢不靧沐。 已成老翁为,作吏长碌碌。

复制 黄庭坚 《宿观山》

再用旧韵寄孔毅甫

形式:

鉴中之发蒲柳望秋衰,眼中之人风雨俱星散。往者托体同青山,健者漂零不相见。 庾公楼上有诗人,平生落笔泻河汉。置驿勤来索我诗,自说中郎识元叹。 我方冻坐酒官曹,为公然薪炙冰砚。不解穷愁著一书,岂有文章名九县。 奴星结柳送文穷,退倚北窗睡松风。太阿耿耿截归鸿,夜思龙泉号匣中。 斗柄垂天霜雨空,独雁叫群云万重。何时握手香炉峰,下看寒泉濯卧龙。

复制 黄庭坚 《再用旧韵寄孔毅甫》
类型:

寄怀元翁

形式:

岁年丰稻粳,井邑盛烟火。 北园曾未窥,王事方勤我。 花枝互低昂,鸟语相许可。 观物见归根,抚时终宴坐。 搔首望四邻,诸贤皆最课。 极工簿领书,甚办米盐颗。 平生短朱墨,吏考仰丞佐。 初无公侯心,骨相本寒饿。 明窗怀玉友,清绝吟楚些。 念君方坐曹,无因奉虚左。

复制 黄庭坚 《寄怀元翁》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