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家远游之人试着换上了单薄的春衣,枝头的桃花已凋谢,野生的梅子已经发酸。
奇怪的是忽然一晚蛙鸣声停止了,原来是东风又起,带来了数日的寒冷。

注释
游子:指离家远游之人。
春衫:单薄的春装。
试单:尝试着换上单衣。
怪来:惊疑。
歇:停,这里指蛙畏寒而声息全无。
作:起。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以视觉角度展现暮春时的和丽景色,后两句以听觉角度从细处描摹气候转变。诗人善于捕捉细节,把难于表现的季候特征写得非常细腻。

  前两句写“游子春衫”,游子长年在外,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最易感知。此时游子脱去冬衣而换上单薄的“春衫”,这个视觉形象反映出气候的温煦,又给人一种舒服、轻松的美感。一个“试”字写出游子的心理状态,寓有因气温不稳定而尝试之意,也为后面的“又作东风十日寒”埋下伏笔。次写“桃花”和“野梅”。桃花于仲春开放,但此时已“飞尽”;梅花于初春开放,夏初结梅子,此时则“野梅酸”,二物皆足以显示江南三四月的特征。写桃花,仍从视觉角度,不仅“桃花”二字有色彩感,“尽”前冠以“飞”,又显示了动态美。写梅则从味觉角度,一个“酸”字,足使口舌生津。这两句写气侯乍暖,点出春夏之交的季节。

  后两句写忽寒。诗人审美感受相当细腻,也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怪来一夜蛙声歇”,这是从听觉角度落墨,写气候忽冷。诗人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先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前两天气候乍暖时,田蛙也为之欢欣歌唱,增添了暖意。但忽然“一夜蛙声歇”,确令人感到“怪”。“又作东风十日寒”:原来是气温又变寒,青蛙于气温变化极敏感,他们躲进洞里,声息全无,正显示着“东风十日寒”。此句又从触觉角度来写。“十日”与“一夜”相对,时间更长,但毕竟已是“东风”,此“寒”自是强弩之末,不必为之生畏。

  这首诗纯然写春夏之交人们对乍暖还寒气候的体验,并无深刻的寓意寄托。但选材精到,体验细致,有跌宕曲折之致。诗人注意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觉,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语句清晰,体验真切。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载于其弟吴沆的《环溪诗话》。当时诗人正在漂泊异乡,时已暮春,天气和暖,但仍有寒流袭身,作为游子,诗人看万物都富有情味,不免想起远在江西的老家,感于人事变幻,故作此篇。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吴涛

吴涛,字德邵,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沆长兄。曾在杭州作过官。事见《环溪诗话》卷下。今录诗四首。...
复制作者 吴涛
猜您喜欢

次过徽岭韵

形式:

直指风声已早传,山城到日属霜天。 行经驿路峰峦秀,坐对寒崖瀑布悬。 圣世升平无谏疏,王程清暇有诗联。 飞腾此去中天近,藤刺何缘作意缠。

复制 谢复 《次过徽岭韵》

寄题寒谷山房

形式:

清溪斜绕北山头,偶爱溪山卜筑幽。 啼鸟有时供笑语,浴鸥无数对沉浮。 春寒欹枕惊残梦,夜静评诗忆旧游。 安得移居近君侧,醉吟随意共悠悠。

复制 谢复 《寄题寒谷山房》

祠中即景言怀

形式:

夏日经行处,时闻啼鸟声。 桐馀几枝白,秧刺半田青。 杂树团清荫,来牟报小成。 虚堂共僧话,相对两忘情。

复制 谢复 《祠中即景言怀》

南塘散步

形式:

雨晴春欲半,行色踏青忙。 种竹占荣悴,看松试短长。 梅残蜂恋树,水暖鹭窥塘。 独念池边藕,抽钱未作行。

复制 谢复 《南塘散步》

冬日陪春雨诸公流山原看山

形式:

厓石千重险,篮舆一径穿。 黄云迷晓日,绿树锁寒烟。 水陡斜还屈,山深断复连。 是中有真意,何必话绵绵。

复制 谢复 《冬日陪春雨诸公流山原看山》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