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杨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知道。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此处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可能有不同的领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该诗创作于公元816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韩愈年近半百时。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注释

草树:一作“草木”。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杨花:指柳絮。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榆荚(jiá):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汉崔寔《四民月令》:“二月榆荚成者,收乾以为酱。” 才思:才气和思致。《后汉书·文苑传》:“(刘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 惟解:只知道。 漫天:满天。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朱彝尊《批韩诗》:朱彝尊曰: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 汪森《韩柳诗选》:意带比兴,出口自活,以下数首皆然。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王昌龄《青楼曲》)第二首起句云“驰道杨花满御沟”,此即“南山荟蔚”景象,写来恰极天然无迹。昌黎诗云:“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便嚼破无全味矣。 朱宝莹《诗式》:春日晚春,则处处应切晚字。首句从“春”字盘转到“晚”字,可谓善取逆势。二句写晚春之景。三句又转出一景,盖于红紫芳菲之中,方现十分绚烂之色,而无如扬花、榆荚不解点染,惟见漫天似雪之飞耳。四句分二层写,而“晚春”二字,跃然纸上。正无俟描头画角,徒费琢斫,只落小家数也。此首合上《春雪》一首,纯从涵泳而出,故诗笔盘旋回绕,一如其文,古之大家,有如是者。(品)沉着。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韩愈介绍和韩愈诗词大全

诗人: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
复制作者 韩愈
猜您喜欢

黄河客舍歌

形式:

杖策渡河来,止舍河堤下。衰柳当其门,荒荠生在瓦。 中有少妇能具餐,旧襦掩骭馀双鸳。剉草饲我枥上马,牵藤挂我腰下鞬。 客舍金钱真自惜,那堪一粲垆头言。

复制 张元凯 《黄河客舍歌》

东览篇

形式:

出门鲜徒侣,看山过东越。身披荷芰衣,来渡琅玕筏。 会稽之郡藏云中,海岳灵区第几峰。千岩万壑望不尽,一一秀出青芙蓉。 溪流嗽石喷晴雪,山水清音相映发。林间吹落兰亭风,松下飞来镜湖月。 石暗花迷失去津,禽鱼鸟兽能相亲。峥泓萧瑟不可测,此中疑有箕山人。 苍旻为栋云为幕,禹穴幽奇可栖托。绝壁巑岏啸夜猿,逍遥梦见骑黄鹤。 清晨晞发凌高台,风吹飞花去复来。旭日如珠走沧海,赤霞为驾驱天台。 方丈蓬莱今可至,居然便有凌云思。金宫银阙何必求,一丘一壑随吾志。 君不见东山高卧支许从,挥麈玄言若可终。又不见芳辰韨褉临清池,茂林修竹堪忘饥。 谢公勉为苍生出,十年闲却登山屐。右军自失王蓝田,归来誓墓意惘然。 二贤信是人中龙,霖雨当时仰望同。考槃一室已千载,至今林下生清风。 偶然得失未忘念,令人却羡双冥鸿。

复制 张元凯 《东览篇》

醉道士歌题弇山园藏卷

形式:

列真之宇太微宫,碧桃千树吹春风。 相逢尽是餐霞客,翩跹长揖壶中公。 壶中跳入杳无际,金台银阙非人世。 玉液涓涓汇作池,黄流泯泯倾如注。 式歌有酒旨且多,三三两两朱颜酡。 漫笑真人能服炼,谁知老子亦婆娑。 仿佛步虚行复止,曲肱聊隐乌皮几。 背痒欲倩麻姑搔,觉来失却王乔履。 牛饮鲸呼总易醺,牵裳濡首乱纷纷。 拍浮倒踏琼科案,酩酊那开蕊级文。 土木形骸恒伫立,手持玉笛吹不得。 平头奴子力不禁,扶携踉蹡将安适。 浪游五岳穷三山,联袂尽是桃花颜。 绛河迢递谁相待,上元夫人名阿环。 会时不问胡麻饭,解酲五斗何足算。 牵出青牛欲倒骑,黄冠欹斜白发乱。 此中玄妙识者谁,仙药元从曲蘖遗。 披图展卷心自醉,颓然此辈真吾师。 主人谓若幸无负,我且斟若以大斗。 倘画当年醉步兵,江东张翰应居首。

复制 张元凯 《醉道士歌题弇山园藏卷》

钱翁歌为磬室山人寿

形式:

钱翁不是蓬蒿人,自称吴越诸王孙。 布衣不受缁尘染,混俗能将白眼存。 栖迟陋巷蓬蒿翳,抱膝长吟靡年岁。 家藏万卷不知贫,更倚丹青曾绝世。 巴江急峡巫山峰,汉时古柏秦时松。 钱翁下笔无数点,便觉烟云千万重。 长康安道名谁称,世情都无神自胜。 屦集常憎户外尘,萧然一室如悬磬。 钱翁不满五尺长,意气能飞千仞霜。 等闲不受诸侯币,虚左曾持公子觞。 吾家都护弄柔翰,风流寄兴东山畔。 傍水新开燕子楼,临花高卷鸳鸯幔。 爱惜长干刘采春,当时西第几留宾。 坐中不少严夫子,幕下常多郭舍人。 自是钱翁交莫逆,春山花月同穿屐。 如今花落月西沉,但见钱翁头尽白。 黄公垆下莫经过,吹笛山阳感慨多。 凄凉若问吴趋第,四壁徒存一雀罗。 翟公门前何所有,春风乍上新杨柳。 百斛金阊绿玉浆,沽来且作钱翁寿。 钱翁七十意何如,云在青天任卷舒。 他时倘画通家子,丘壑偏宜谢幼舆。

复制 张元凯 《钱翁歌为磬室山人寿》

谢都护游山歌

形式:

谢家雅有东山兴,朅来许我才情胜。 少年有事弋与渔,垂老无心负且乘。 春风满地吹接䍠,青山绿酒堪忘饥。 双艇移来疾于骑,五湖便是高阳池。 林中排调日酣畅,三春共蜡屐几两。 自是狂奴去复来,至今痴叔犹无恙。 吴王台馆久棘荆,山丘尚被吴王名。 云兴雨散竟何托,雄飞雌伏徒营营。 君能于此了无累,黄公垆下颓然醉。 迩来喜怒谁得知,褰帷且问如花妓。

复制 张元凯 《谢都护游山歌》
搜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