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诗来兼咏山石予诗似有未尽再用前韵赋一首的拼音版

  • zhū
    gōng
    shī
    lái
    jiān
    yǒng
    shān
    shí
    shī
    shì
    yǒu
    wèi
    jǐn
    zài
    yòng
    qián
    yùn
    shǒu
  • è
  •  
     
     
     
    huà
    shuǐ
    zuì
    shù
    sūn
    zhī
    wēi
    bēng
    tān
    hài
    làng
    shì
    fēi
  •  
     
     
     
    huà
    shí
    zuì
    shù
    jīng
    zhào
    shēn
    ào
    qiǎn
    shòu
    féi
  •  
     
     
     
    shéi
    zhī
    shí
    yǒu
    shuǐ
    shì
    wàn
    sōng
    lǐng
    shàng
    jiàn
    zhě
  •  
     
     
     
    yàn
    shù
    xián
    xiǎn
    pán
    diào
    jiāo
  •  
     
     
     
    xuān
    rán
    yán
    shì
    shǐ
    jué
    yán
    fēi
  •  
     
     
     
    shān
    zhōng
    zhī
    rén
    wéi
    wán
    bǎo
    zhāo
    huī
    fēi
  •  
     
     
     
    jīn
    chén
    fēn
    gèng
    gōng
    qīng
    xié
    tóng
    chuǎng
    shū
    chéng
    wéi
  •  
     
     
     
    kàn
    huā
    zhuó
    jiǔ
    zhěn
    shí
    bái
    yún
    rǎn
    rǎn
    shēng
  •  
     
     
     
    shān
    kōng
    zhòu
    zhòng
    qín
    xiǎng
    cháo
    jīn
  •  
     
     
     
    jīn
    ruò
    yǐn
    zuì
    huā
    yǐng
    xié
    guī
厉鹗介绍和厉鹗诗词大全

厉鹗

清浙江钱塘人,字太鸿,一字雄飞,号樊榭,又号南湖花隐、西溪渔者。康熙五十九年(西元一七二〇年)举人。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年)召试博学鸿词科不遇。搜奇嗜博,尝馆扬州马嶰谷、马半槎小玲珑山馆数年,尽阅其......
复制作者 厉鹗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草部 · 牡丹

形式:

释名 鼠姑、鹿韭、百两金、木芍药、花王。 气味 (根皮)辛、寒、无毒。 主治 疝气(觉气胀不能动)。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用牡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伤损瘀血。用牡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个(熬过),同捣碎。每天早晨服一匙,温酒送下。 刀伤后内出血。用牡丹皮研细,水冲服少许。瘀血自尿中排出。 下部生疮(已破口)。取牡丹末一匙煎服。一天三次。 附方 牡丹的功用。在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能治心、肾、肝等经的伏火(阴火,相火)。治伏火,许多人多用黄蘖;其实,牡丹更胜于黄蘖。李时珍指出:牡丹只取红、白两色的单瓣者入药,其他品种皆人工培育而成“气味不纯,不可用”红花者偏于利,白花者偏于补。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牡丹》

本草纲目 · 草部 · 苘麻

形式:

释名 亦名白麻。 气味 (果实)苦、平、无毒。 主治 一切眼疾。和茼麻子一升,研为末,放入猪肝的切片中,灸熟,切成细末。每服少量,陈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目生翳膜。用白麻子,去壳,放入猪肝薄片中,慢慢灸熟,研细,加醋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开水送下。又方:用苘麻子装袋中,蒸熟,晒干研末,加蜜做成丸子,温水送下。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苘麻》

本草纲目 · 草部 · 豆蔻

形式:

释名 草豆蔻、漏蔻、草果。 气味 (仁)辛、涩、温、无毒。 主治 心腹胀满,气短。用豆蔻一两,去皮,研细。每服半钱,木瓜生姜汤调下。 胃弱呕逆不食。用豆蔻仁二枚、高良姜半两,加水一碗合煮,去渣取汁,再以生姜汁半合倒入,和面粉做成面片,在羊肉汤中煮熟,空腹吃下。 霍乱烦渴。用豆蔻、黄连各一钱半,乌豆五十粒,生姜三片,水煎服。 虚疟自汗不止。用豆蔻一枚,面裹煨熟。连面研细,加平胃散二钱,水煎服。 瘴疟(热少寒多,或单过时冰热。或虚热不寒)。用豆蔻仁、熟附子等分,加水一碗、姜七片、枣一枚,煎至半碗服下。此方名“果附汤”(因豆蔻一名草果)。 赤白带下。用豆蔻(连皮)一枚、乳香一小块,面裹,煨至焦黄,同面一起研细。每服二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脾痛胀满。用豆蔻仁二个,酒煎服。 附方 豆蔻的功用是:除寒、燥湿、开郁、化食。是治疟的要药之一。但如吃得过多,则不免助长脾热。伤肺、损目。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豆蔻》

本草纲目 · 草部 · 漏卢

形式:

释名 亦名野兰、荚蒿、鬼油麻。 气味 (根、苗)咸、寒、无毒。 主治 腹内蛔虫。用漏卢为末,每取一匙,和饼子肉汤同服。 小儿疳病肚胀,或常泻痢,冷热不调。用漏卢一两,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肝一两或盐少许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冷劳泄痢。用漏卢一两、艾叶(炒)四两,共研为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别把另一半药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 产后带下。治方同上。 乳汁不下(乳内胀痛,积久成痈)。用漏卢二两半、蛇蜕十条(灸焦)、瓜萎十个(烧存性),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风痛,筋脉拘挛。用汛(麸炒)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共研为末;另用生姜二两,取汁,加入三两蜜,同煎开几次,又加好酒五合,收存待用。服药时,取上制的药末,以收存的汤剂煨温后送下。此方名“古圣散”。 背痈。用漏卢、连翘、生黄芪、沉香各一两,生粉草半两,大黄(微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服至热退便停药。此方名“漏卢汤”。 白秃头疮。用漏卢草烧灰,加猪油调匀涂搽。 附方 李明珍说:漏卢下浮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古方治痈疽发背,首推漏卢汤。安常治痈疽及预防流行的痘疹热,用漏卢叶。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漏卢》

本草纲目 · 草部 · 茈胡(柴胡)

形式:

释名 亦名地薰、芸蒿、山菜、茹草。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伤寒余热(伤寒之后,体瘦肌热)。用柴胡四两、甘草一两,每用二钱,煎服。 小儿骨热(十五岁以下小儿遍身如火,盗汗、咳嗽、烦渴,日渐黄瘦)。用柴胡四两、丹砂三钱,共研为末,拌猪胆汁和饭蒸熟,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丸,桃仁、乌梅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虚劳发热。用柴胡、人参等分,每服三钱,加姜枣同水煎服。 湿热黄疸。用柴胡一两、甘草二钱半,白茅根一小把,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适当分次服完。 眼睛昏暗。用柴胡二钱半、决明子七钱半,共研为末,人乳调匀,敷眼上。 积热下痢。用柴胡、黄芩等分,半酒半水煎至七成,待冷定后空心服下。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茈胡(柴胡)》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