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二节

孟子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孟子觐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观看着鸿雁和麋鹿,问道:「贤人对此也感受到快乐吗?」 孟子答道:「衹有贤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快乐,不贤的人纵然拥有珍禽异兽,也不会(真正感受到)快乐的。《诗经·大雅·灵台》篇道:『文王规划筑灵台,基址方位细安排。百姓踊跃来建造,灵台很快就造好。文王劝说不要急,百姓干活更积极。文王巡遊到灵囿,母鹿自在乐悠悠。母鹿肥美光泽好,白鸟熠熠振羽毛。文王游观到灵沼,鱼儿满池喜跳跃。』文王用民众的劳力建高台挖深池,然而民众乐意去做,称这个台叫灵台,称这个池叫灵沼,还欣喜园囿中有这么多的麋鹿鱼鳖。古代的贤君与民同乐,所以能感受到这种快乐。《尚书·汤誓》篇有这样的话:『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们要跟你同归于尽!』民众想跟他拼命,夏桀纵然有高台美池,奇禽异兽,难道能够独自享受这种快乐吗?」

注释

沼:大的水洼,相当于池塘、水池。 所引的是《诗经·大雅·灵臺》,写周文王兴建灵台、灵囿、灵沼而庶民相助的盛况。 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子来:像儿子为父母效劳那样来帮忙。 麀(yōu):母鹿。鹿:指公鹿。 攸:同「所」。 濯濯(zhuó zhuó):肥硕而有光泽的样子。 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 於(wū):语气词,表示叹美。 牣(rèn):盈满。 时日:这个太阳,指夏桀;时,这。 害(hé):何,何时。 丧:毁灭。 予及女(rǔ):我和你;女,通「汝」。《汤誓》是《尚书》中的一篇,记载的是商汤讨伐夏桀时的誓师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孟子介绍和孟子诗词大全

诗人: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
复制作者 孟子
猜您喜欢

次韵李侯喜雨

形式:

谁似当年召信臣,天教来此活疲民。 水乡怕旱相传古,甘澍随车总是春。 坐看丰登成乐岁,只将恺悌对明神。 已闻宣布形歌咏,宾主殷勤用意新。

复制 牟巘 《次韵李侯喜雨》

谢李侯枉过

形式:

鸣驺穷巷忽相过,其奈将迎窘步何。 每望故都身不羽,欲赓新句砚空磨。 篮舆端复为公出,泥饮唯应说尹多。 却是旁观工指点,若为公锦杂渔蓑。

复制 牟巘 《谢李侯枉过》

长儿授馆于杭每休暇过仲实家相与谭经析理间则饮酒赋诗为乐今闰秋十四日会于复轩相视而笑曰好天凉月即中秋况今岁两中秋乎乃留饮剧论夜参半蝉联不休情愈郁穆予闻之甚喜因为诗寄之

形式:

共饮方酣月满楼,剧谈无寐露侵裘。 此宵此景应难值,吾婿吾儿亦罕俦。 情谊浑如同一姓,风流不负两中秋。 绝怜老子婆娑甚,破戒何当大白浮。

复制 牟巘 《长儿授馆于杭每休暇过仲实家相与谭经析理间则饮酒赋诗为乐今闰秋十四日会于复轩相视而笑曰好天凉月即中秋况今岁两中秋乎乃留饮剧论夜参半蝉联不休情愈郁穆予闻之甚喜因为诗寄之》

和陈无逸木犀

形式:

秋旻金气正高张,并作西风一夜凉。 何处杯中无白堕,如今扇底有黄香。 自惭老蘖如犀秃,却笑春花为蝶狂。 胜赏清吟两奇绝,吴山横过即仙乡。

复制 牟巘 《和陈无逸木犀》

和仲实秋兴

形式:

金飙吹暑顿然清,闻早空庭一叶惊。 拄颊偏宜对朝爽,挥毫正好赋秋声。 镜中髯短休烦镊,壁上弦闲不受檠。 志士由来多慷慨,何如百啭听莺鸣。

复制 牟巘 《和仲实秋兴》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