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内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试着说说旅途中的风景,你才能知道与你分别后我的心情。
夕阳西坠暮色苍茫,路上行人稀少,乱山深处风雪迷蒙,凄清冷寂。

注释
寄内:寄给妻子的诗。内:内人,妻子。
别后心:分别后的心情。别,《说文》分解也,《玉篇》分别也,江淹《别赋》黯然销者,惟别而已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寄给妻子的诗,首句提出“途中景”,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末两句实写途中景色,于所写景色中表现作者情怀之极苦、极乱。全诗以景抒情,写得简略含蓄,但作者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消魂”者,却又充分地表现出来。

  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这是古代诗词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实处见虚,则实处皆虚。不说“心情”,而只说沿途风物,风物虽是早已客观存在,而行人此时此地之心头滋味却是个人所有。其深度和其浓度作者均未明言。且别情之浓,别情之乱,若一一说去,将不知费去几许笔墨,愈说得多,愈不能将此弥漫四野、飘忽怊怅之心情说全、说清,故将虚化实,使实处全虚,则更易感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采用这种表现手法。

  按一般叙述方法,诗之顺序应为:“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今将句倒转,是作者独具匠心处。第一联为第二联作铺垫,第二联陡转,转折颇险而陡,因奇特而见警策,可谓能于险中求警;若按意思顺序来写,则是平铺直叙,而无跌宕之势。读后只能感到行人于日暮时,说出风雪乱山中之感受,及因此感受而思念家人之心情,虽流畅而失之浅淡。此则不同,读首联竟不知所云“别后心”究竟如何,读次联不仅可知“途中景色“,亦可于所写景色中感知作者情怀之极苦、极乱。

  首联提出“途中景”,却全无一字说此“景”字,提出“别后心”,既不作心情之描述,又无形象以见意。而此诗却又转回头去接第一句去写“途中景”。如此安排,使读者自知景即心,心即景,与其写不易着笔之抽象心情,不如写引起此种情怀之实景,于实景中见到此极苦、极乱之心情。一如刘长卿之《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只着一“贫”字,使下联之实写“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实处全虚,一片苍茫凄寒之感,弥天而来,别人多少言语说不尽者,只以十字匀染出矣。孔平仲此诗的妙处也在于此。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公元1093年(宋元祐八年),哲宗开始亲政,因孔平仲属元祐党人,被贬知衡州,又贬惠州别驾。此诗应作于赴惠州途中,题为“寄内”,可知是寄给作者的妻子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孔平仲

宋临江新淦人,字义甫,一作毅父。孔武仲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又应制科。以吕公著荐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哲宗绍圣中,言者谓其元祐时附会当路,讥毁先烈,贬知衡州。元符二年,提举劾其违常平法,责惠州别驾,安置......
复制作者 孔平仲
猜您喜欢

四用喜雨韵三首 其三

形式:

北岑飞雨过南岑,远嶂晴明近嶂阴。 老桧婆娑方午色,孤桐摇落忽秋音。 庭稀雁鹜飞符檄,海绝鲸鲵伏斧砧。 此是老臣聊报国,仁声敢谓入人深。

复制 吴潜 《四用喜雨韵三首 其三》

劭农翠山赋唐律二首 其一

形式:

小队旌旗上翠岩,松风十里锁禅关。 水深水浅高低涧,春淡春浓远近山。 乡思猛随苍鸟去,客心暂与白云闲。 天公已是多情杀,特把淋头雨放悭。

复制 吴潜 《劭农翠山赋唐律二首 其一》

四用喜雨韵三首 其一

形式:

园林过雨宿荷香,犹挂轻綀佩水苍。 老去只应休去好,秋来方是晚来凉。 倦翎网已离三面,病颡车难服两箱。 多幸时和岁丰美,只将心念报虚皇。

复制 吴潜 《四用喜雨韵三首 其一》

八用喜雨韵三首 其一

形式:

饭抄云子得能香,秋赛村村答上苍。 雀集田畴营宿饱,牛闲篱落卧新凉。 栖栖底用干邻粟,翼翼惟应咏我箱。 一稔居然宽百虑,不须禹稷更皇皇。

复制 吴潜 《八用喜雨韵三首 其一》
类型: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 其一

形式:

此时尉候迭专官,木落郊空最好看。 海桧不为时节改,岩花未觉色香残。 明堂柱下捐樗散,清庙笾中荐豆乾。 天地无私能物物,飞蚊终是负山难。

复制 吴潜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 其一》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