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注释
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住:一作“至”,一作“去”。
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一作“东途”。
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一作“浮云”。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
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一作“法船”。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像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惟怜:最爱;最怜。一作“惟慧”。一灯:佛家用语,比喻智慧。一作“一塔”。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此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全诗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唐代国势强盛,日本派了不少遣唐使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即将回国的僧人的,当时诗人在长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注释

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 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 住:一作“至”,一作“去”。 来途:一作“东途”,指从日本来中国。 浮天:一作“浮云”,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 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 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 法舟:一作“法船”,指受佛法庇佑的船。 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像水中月那样虚幻。 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惟怜:一作“惟慧”,最爱,最怜。 一灯:一作“一塔”,佛家用语,比喻智慧。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唐代国势强盛,日本派了不少遣唐使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即将回国的僧人的,当时诗人在长安。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份,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钱起介绍和钱起诗词大全

诗人:钱起

钱起,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进士,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又与郎士元齐名,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复制作者 钱起
猜您喜欢

疏影 · 嗤琼笑玉

形式:

嗤琼笑玉。向画堂可肯,风露边宿。耐冻禁寒,便瘦宜枯,前生莫是孤竹。从来不上春工谱,梦不到、沉香亭北。算只消、澹影疏香,伴个幽栖人独。莫待痴蜂呆蝶,倩青女捺住,多少红绿。落雁寒芦,翠鸟冰枝,近傍三间茅屋。□□□□□□□,□□□、□□□□。想这般,夷旷襟怀,渺视乾员坤幅。

复制 吴潜 《疏影 · 嗤琼笑玉》
类型:

哨遍 · 括兰亭记

形式:

在晋永和,癸丑暮春,初作兰亭会。集众贤,临峻岭崇山,有茂林修竹流水。畅幽情,纵无管弦丝竹,一觞一咏佳天气。于宇宙之中,游心骋目,此娱信可乐只。念人生相与放形骸。或一室晤言襟抱开。静躁虽殊,当其可欣,不知老至。 然倦复何之。情随事改悲相系。俯仰间遗迹,往往俱成陈矣。况约境变迁,终期于尽,修龄短景都能几。谩古换今移,时消物化,痛哉莫大生死。每临文吊往一兴嗟。亦自悼不能喻于怀。算彭殇、妄虚均尔。今之视昔如契,后视今犹昔。故聊叙录时人所述,慨想世殊事异。后之来者览斯文,将悠然、有感于此。

复制 吴潜 《哨遍 · 括兰亭记》

二郎神 · 己未自寿

形式:

古希近也,是六十五翁生日。恰就得端阳,艾人当户,朱笔书符大吉。卦气周来从新起,怕白发、苍颜难必。随见定性缘,餐饥眠困,喜无啾唧。 盈溢,书生做到,能高官秩。况碌碌儿曹,望郎名郡,叨冒差除不一。积世主恩,满家天禄,婚嫁近来将毕。还自祝,愿早悬车时石家庄,始为收拾。

复制 吴潜 《二郎神 · 己未自寿》

二郎神 · 近时厌雨

形式:

近时厌雨,喜午日、放开天日。不用辟兵符,从今去也,管定千祥万吉。已报甘泉新捷到,况更是、年丰堪必。任景物换来,蛙鸣蝉噪,耳边口煎唧。 洋溢。尽教愿乞,兵厨闲秩。看恰好园池,随宜亭榭,人道瀛洲压一。且恁浮沉,奈何衰悴,惟怕牧之名毕。安得去,占却三神绝顶,瑞芝同拾。

复制 吴潜 《二郎神 · 近时厌雨》

宝鼎现 · 晚风微动

形式:

晚风微动,净扫天际,云裾霞绮。 将海外、银蟾推上,相映华灯辉万砌。 看舞队、向梅梢然昼,丹焰玲珑玉蕊。 渐陆地、金莲吐遍,恰似楼台临水。 老子欢意随人意。 引红裙、钗宝钿翠。 穿夜市、珠筵玳席,多少吴讴联越吹。 绣幕卷、散缤纷香雾。 笼定团圆锦里。 认一点、星球挂也,士女桃源洞里。 闻说旧日京华,般百戏、灯棚如履。 待端门排宴,三五传宣禁侍。 愿乐事、这回重见,喜庆新开起。 瞻圣主、齐寿南山,势拱东南百二。

复制 吴潜 《宝鼎现 · 晚风微动》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