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八节

孟子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孟子说:“牛山的树木曾经是繁茂的,可是它生长在大城市的郊外,总有斧子去砍伐它,还能长得繁茂吗?这些树木日夜不停地生长繁殖着,雨水露珠滋润着它们,不是没有新条,嫩芽长出来,可是人们又紧跟着在这里放牧牛羊,因此才那样光秃。人们看见那山光秃秃的,就以为它不曾生长过树木,这难道是山的本性吗?在人的身上,难道没有仁义之心吗?之所以有人失掉了他的善良之心,也像斧子对待树木一样,天天砍它,怎么能让它繁茂呢?他在日里夜里萌生的善心,他在清晨触及的清新之气,这些在他心中所引发的好恶跟一般人也有点接近。然而,到了第二天白天做出的事,就把那点与常人相同的善心给泯灭了。反反复复地泯灭,那么他夜里心中萌生的良善就不能存在下去,夜里萌生的良善不能存留在心,那么他就和禽兽相差无几了。别人看见他是个禽兽,就以为他不曾有过好的资质,这难道是人的本性吗?因此说,假如得到好的滋养,没有东西不能生长;假如丧失了好的滋养,没有东西不会消亡。孔子说:‘抓住了就存在,放弃了就失去,出来进去没有确定的时间,没谁知道它的去向。’说的就是人心吧?”

注释

牛山:在今山东临淄南。郊:此指生长在郊外。大国:指临淄,是当时的大城市。 萌:草木萌发。蘖(niè):树木枝砍伐后再生的枝芽。 濯濯:光秃的样子。 放其良心:丧失其良心。 乡:通“向”。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孟子介绍和孟子诗词大全

诗人: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
复制作者 孟子
猜您喜欢

清音斋作

形式:

不到烟宫漫月馀,层层绿意暗林闾。 如斯佳景可孤彼,无逸名言每廑予。 旸雨若才稍遣暇,敬勤励岂敢渝初。 高斋插架三千卷,栗陆淳风望跂如。

复制 弘历 《清音斋作》

雨中西直门外

形式:

天家婚娶亦人情,今岁频教还禁城。 恰复朝来命清跸,喜从雨里阅新耕。 惟怜戴笠披蓑景,那是寻花问柳行。 敢即吾心稍庆幸,去年一忆一回惊。

复制 弘历 《雨中西直门外》
类型:

恭奉皇太后观荷作

形式:

月地霞筵侍懿慈,升平御苑即瑶池。 解能扇暑疑厨萐,为是延年号泽芝。 倾露烹茶胜仙掌,曝阳游叶出灵龟。 今年分外邀萱豫,西域师还旸雨时。

复制 弘历 《恭奉皇太后观荷作》

题宋绣老子青牛图

形式:

青牛独控去何乡,广额方唇双耳长。 魁士名人有弗屑,搥仁提义正奚妨。 散关令遇元经著,脩内司成宝像装。 千古画图皆省识,谁云良贾善深藏。

复制 弘历 《题宋绣老子青牛图》
类型:

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

形式:

葱岭火州致艰雨,一犁天泽霈今春。 灌田不藉穿渠力,利穑都欣缠首人。 校尉方将设戊已,神农未始祷庚辛。 遥遥万里祈年望,敢诩休徵益敬寅。

复制 弘历 《驻防叶尔奇木大臣阿里衮等奏报诸回城于三月下旬得雨诗以志慰》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