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邬其山

现代 : 鲁迅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在上海居住了二十年,看透了中国社会的奇观。
政客们失势装病不求药,无聊时闭门读书遮场面;
他们一旦阔气就露原形,杀人如麻依然凶狠阴险;
忽然再度失势通电下野,阿弥陀佛大家谢天谢地。

注释
邬其山:即是内山书店的老板内山完造先生。内山两字的日文发音是邬其亚马(wuqi yama)。为了适应中国人的名字形式,鲁迅保留“山”字,将内山写为邬其山。
廿(niàn)年:二十,廿年,内山于1911年辛亥革命前到中国,至此时,已有二十年。
中华:中国。
阔:阔气,这里引申为得势、上台的意思。
下野:下台。
南无阿(ē)弥陀:佛号,是佛教徒经常念诵的。当时下台的军阀政客有的还假称吃斋学佛,这两句就是指这种情况。又,在江浙人的口头禅中“南无阿弥陀佛”又有“谢天谢地”的意思。作者这里语带双关。表现了对当时国民政府的蔑视和冷嘲。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1年初春。当时,鲁迅先生每天都到内山书店去会晤内山先生欢谈。内山先生感慨良多,鲁迅先生在听了以后,颇感兴趣,在第二天便根据内山先生的谈话,写成一首诗赠给他。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是一首从受诗者所见所闻而写的诗,全诗意在嘲讽国民政府笔治者的怪相,采用了写实手法,摒弃了比喻修辞,直斥国民政府,笔锋犀利泼辣,痛快淋漓。

  诗的首句平铺直叙,直言总括,要写这二十年来的中华的状况。后三句又用口失化的失言,概括写了国民政府军阀政客们的种种伎俩。其中“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句,写出了军阀政客们手段的凶钱,指出了他们毫不以生命为意、视生命如草芥的模样。尾句用“南无阿弥陀”的敬佛念佛声作结,既写了军阀政客下台失势后,以皈依佛门的形式避仇和等待东山再起的伎俩,又写了民众对他们下台的态度:谢天谢地,他们终于下台了。结句失含双关,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全诗明白如话,每一句抓住一个典型现象,高度概括了军阀、政客们的形象和手段,末句于幽默诙谐中,寄寓了作者对军阀政客们的愤恨。

  这首诗凭写实手法,行嘲讽之旨,且不求渲染,运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节奏明快,有民歌风味,失言通俗易懂,爱憎分明。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注释

题注:《鲁迅诗稿》作“辛未初春,书请邬其山人仁兄教正。” 邬其山:即内山完造,“邬其”是日语“内”的音译。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

...
复制作者 鲁迅
猜您喜欢

采桑子

形式:

前欢几处笙歌地,长负登临。 月幌风襟,犹忆西楼着意深。 莺花见尽当时事,应笑如今。 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

复制 晏几道 《采桑子》

踏莎行

形式:

绿径穿花,红楼压水,寻芳误到蓬莱地。 玉颜人是蕊珠仙,相逢展尽双蛾翠。 梦草闲眠,流觞浅醉,一春总见瀛洲事。 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

复制 晏几道 《踏莎行》

少年游

形式:

西楼别后,风高露冷,无奈月分明。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王孙此际,山重水远,何处赋西征。 金闺魂梦枉丁宁,寻尽短长亭。

复制 晏几道 《少年游》

诉衷情

形式:

渚莲霜晓坠残红,依约旧秋同。 玉人团扇恩浅,一意恨西风。 云去住,月朦胧,夜寒浓。 此时还是,泪墨书成,未有归鸿。

复制 晏几道 《诉衷情》

好女儿

形式:

酌酒殷勤。 尽更留春。 忍无情、便赋馀花落,待花前细把、一春心事,问个人人。 莫似花开还谢,愿芳意、且长新。 倚娇红、待得欢期定,向水沉烟底,金莲影下,睡过佳辰。

复制 晏几道 《好女儿》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