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怜爱,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
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共苦夫妻死别更觉哀痛。

注释
戏言:开玩笑的话。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怜:怜爱,痛惜。
诚知:确实知道。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元稹介绍和元稹诗词大全

诗人: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复制作者 元稹
猜您喜欢

次绥安

形式:

负衅忝良时,宽恩荷明牧。 叨乘使者传,来按荒人狱。 闽方信阻狭,兹地亦丰沃。 苍山缭万寻,涨海涵千谷。 高秋桂尚荣,隆冬泉更燠。 在昔汉世宗,开疆穷所欲。 馀善既还师,建德仍伐木。 番禺竟灰烬,冶南亦沦覆。 至今遗父老,能言古风俗。 阴崖猿昼啸,阳亩粳先熟。 稚子练葛衣,樵人薜荔屋。 矜尔为生微,诲予从不辱。

复制 沈怀远 《次绥安》

短歌二首 其一

形式:

穷通皆是运,荣辱岂关身。 不愿门前客,看时逢故人。

复制 徐谦 《短歌二首 其一》
类型:

短歌二首 其二

形式:

意气青云里,爽朗烟霞外。 不羡一囊钱,唯重心襟会。

复制 徐谦 《短歌二首 其二》

长安听百舌

形式: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复制 韦鼎 《长安听百舌》

啄木诗

形式:

南山有鸟,自名啄木。 饥则啄木,暮则巢宿。 无干于人,唯志所欲。 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复制 袁淑 《啄木诗》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