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

本草纲目 · 草部 · 大戟

释名 邛钜、下马仙。 气味 (根)苦、寒、有小毒。 主治 水肿喘包。用大戟(炒)二两、干姜(炮)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姜汤送下。以大小便通畅为度。 水病肿满。用大戟、当归、橘皮各一两,切碎,加水二升,煮取七俣,一次服下,病重者,再服一次可愈。病愈后,一年之内须慎饮食,不吃刺激性大的东西。 水肿腹大(或遍身浮肿)。用枣一半,放锅内,上面盖着大戟的根、苗,加不加盖煮熟,随时取枣吃下,枣尽病愈。又方:大戟、白牵牛、木香,等分为末。每取一钱,纳入剖开的猪肾中,用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下。 牙痛。把大戟放口中齿痛处,咬定。止痛效果好。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大戟》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大戟》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高良姜

释名 蛮姜,子名红豆蔻 气味 (根)辛、大温、无毒。 主治 霍乱吐泻。用高良姜(炙令焦香)五两,加酒一升,煮三、四沸,一次服完。 脚气欲吐(患脚气病的人,容易发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点豉粥。有发吐感觉时,立即服药)。用高良姜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间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两代替,清水煎服。疗效较差,然亦有效。 心脾冷痛(按:即胃痛)。用高良姜四两,切片,分成四份:一两以陈米半合炒黄,去米;一两以陈壁土半两炒黄,去土;一两以巴豆三十四个炒黄,去豆;一两以斑蝥三十四个炒黄,去蝥。另取吴茱萸一两,酒浸一夜后,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为末,以浸吴茱萸的酒调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姜汤送下。此方名“高良姜丸”。又方:高良姜三钱,五灵脂六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醋汤调下。 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用高良姜、干姜等分,炮过,研细,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饭后服,桔皮汤送下。妊妇忌服。 脾虚寒疟(寒多热少,不思饮食)。用高良姜(麻油炒)、干姜(炮)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五钱,以猪胆汁调成膏子,临发病前,热酒调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药末,加胆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姜、干姜,半生半炮各半两,穿山四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猪肾煮酒送下。 双目突然红痛。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使打喷嚏,红痛即消。 风牙痛肿。用高良姜二寸、全蝎(焙)一枚,共研为末,擦痛处,吐出涎水,以盐汤漱口。 附方 红豆蔻,是高良姜的种子,辛、温、无毒辣。功能温中散寒、醒脾解酒,但脾、肺素有伏火的人,不宜用本品。又红豆蔻最能动火伤目,使人流鼻血。所以食料中能用它。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高良姜》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高良姜》
类型:

本草纲目 · 菜部 · 干姜

释名 白姜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脾胃虚冷,吃不下饭。和白干姜在浆水中煮透,取出焙干,捣为末,加陈米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白开水送下。其效极验。 头晕吐逆。用干姜(炮)二钱半、甘草(炒)一钱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服下。有效。 水泻。用干姜(炮)研为末,稀饭送服二钱即愈。 血痢。用士姜烧存性,放冷,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极效。 脾寒疟疾。用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又方:干姜炒黑为末临发病时,以温酒送服三钱。 咳嗽上气。用干姜(炮)、皂荚(炮,去皮、子及有蛀部分)、桂心(紫色,去皮),一起捣烂,筛过,取等分,加炼蜜同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水送下。咳嗽发时即服,一天服三至五次。禁食葱面油腥。有特效。 吐血不止。用干姜为末,童便调服。 赤眼涩痛。用白姜末,水调贴足心。 牙痛。用川姜(炮)、川椒,等分为末,敷搽患处。 痈疽初起。用干姜一两炒紫,研为末,醋调敷痈四周,留头。 瘰疬不收。用干姜为末,加姜汁调成糊,以黄丹为衣,每日随疮大小放药。追脓尽生肉合口,即可停药。如仍不俣,加葱白汁调大黄涂搽好愈。 附方 生姜是姜的新鲜根茎,干姜是姜的干燥根茎,干姜经过炮制,炒成外观黑色、内部老黄色,即为炮姜。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菜部 · 干姜》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菜部 · 干姜》
类型:

本草纲目 · 介部 · 牡蛎

释名 牡蛤、蛎蛤、古贲。 气味 咸、平、微寒、无毒。 主治 心脾气痛,有痰。用牡蛎煅成粉,酒送服二钱。 疟疾寒热。用牡蛎粉、杜仲,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气虚盗汗。用牡蛎粉、杜仲,等分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产后盗汗。用牡蛎粉、麦麸(炒黄)等分。每服一钱,猪肉汤调下。 消渴饮水。用黄泥封固牡蛎,煅赤,研为末。每服一钱,活鲫鱼煎汤调下。 百合变渴(由伤寒转成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欲卧不卧,欲行不行,欲食不食,口苦,小便赤我,一般服药则有吐泻,变成渴疾,久治不愈)。用牡蛎(熬)二两、栝楼根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米汤调下。一天服三次。 病后常流鼻血。用牡蛎十分、石膏五分,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酒关下。亦可加蜜作丸子吃,一天三次。 小便淋闭(服治血药无效者)。用牡蛎粉、黄蘖(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小茄香汤送下。 小便数多。用牡蛎五两,加小便三升,煎成二程式,分三次服。极效。 梦遗便溏。用牡蛎粉。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阴囊水肿用牡蛎煅粉二两、干姜(炮)一两,共研为末,冷水调糊敷上。不久,囊热如火。药干即换,至小便通畅末,冷水调糊敷上。不久,囊热如火。药干即换,至小便通畅为愈。又方:改冷水调糊为葱汁,白面同调。不儿不用干姜。 月经不止。用牡蛎煅过研细。加米醋揉成团,再煅再研,加米醋调艾叶末熬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醋汤送下。 刀伤出血。用牡蛎粉敷涂。 痈肿初起。用牡蛎粉末调水涂搽。药干即换。 瘰疬。用牡蛎煅过,研为末。取四两,加玄参末三两,和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尽除根。又方:瘰头疬不知已破未破,用牡蛎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一钱,饭后服,茶汤调下。其效极验。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介部 · 牡蛎》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介部 · 牡蛎》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黄连

释名 亦名王连、支连。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心经实热。用黄连七一,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饭后过一阵(食远)温服。小儿减量。 伏暑发热、作渴、呕吐及赤白痢。用黄连一斤,切小,加好酒二升半煮干,再焙过、研细,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黄龙丸”。 骨热黄瘦。用黄连四分,切小,加童便五大合,浸一夜,微煎三四沸,去喳,分二次服下。 小儿疳热(遍身疮蚀、潮热、肚胀、口渴)。用黄连五两,切碎,以水调湿,纳猪肚中,缝好,放在饭上蒸熟,连同少许饭烂捣烂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另服调血清心的药,使病速愈。 消渴尿多。用黄连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又方:黄连半斤,酒一升,放在开水锅里,煮一伏时,取出晒干,三细,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小便如油(按:这是消渴晚期病状)。用黄连五两、栝楼根五两,共研为末,加生地黄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牛乳送下。一天服二次。忌食冷水、猪肉。 破伤风。用黄连五钱,加酒一碗,煎至七成,再加黄蜡三钱溶化后,趁热服。 白浊。用黄连、白茯苓,等分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以补骨脂煎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痢症多血。用黄连一两,加水二升,煮成半斤,露一夜,次日烧热后空心服。又方:黄连一两,和鸡蛋白做饼,灸成紫色,研细,以浆水三升,慢火熬成膏。每服半合,温米汤送下。单以鸡蛋白调黄连末为丸服亦可。又方:黄连二两,切碎,放在瓦上焙焦,加当归一两(焙过),共研为末,再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陈米汤送下。 冷热诸痢。用黄连一两半、龙骨一两、大附子一个、干姜一两半、胶一两半,切细,加水五合,煮沸即停,稍冷再添水煮,如此反复九次,最后约得药汁一升,一顿服下。 痢疾腹痛,里急后重。用黄连、木香,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一天服一次。此方名“香连丸”。 伤寒下痢?荒芙场S没屏唤铩⑽诿范定去核,灸燥),共研为末,加蜡一块(如棋子大)和蜜一升合煎,捏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一天服三次。又方:黄连二两,熟艾如鸭蛋大一团,加水三升,煮成一片,一次服下。 鸡冠痔。用黄连末涂搽,加入赤小豆末更好。 痔病秘结。用黄连、枳壳,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水泄、脾泄。用黄连一两、生姜四两,同以文火炒至姜脆。取出,把两药分开,各研为末。水泄用姜末,脾泄用黄连末。每服二钱,空心服,开水送下。此方名“神圣香黄散”,亦治痢疾。 吐血不止。用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 眼目诸病。用黄连不限多少,捣碎,浸清水中六十天,然后单取汁熬干。另用艾铺瓦上,燃艾,把熬干的药碗,盖在艾上,受到艾的烟熏。艾烟尽后,刮取碗底药末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甜竹叶汤送下。 眼睛突然红痛。用黄边锉碎,浸在鸡蛋清里,经过一夜,次日,滤去渣,以鸡毛蘸蛋清点眼。又方:用黄连和冬青叶煎汤洗眼。又方:黄连、干姜、杏仁,等分为末,用棉包裹浸入热水中,趁热闭目淋洗。 双目痒痛。用黄连浸乳中,随时取汁点眼。 泪出不止。用黄连浸水成浓汁搽洗。 牙痛。用黄连末搽痛处。 口舌生疮。用黄连煎酒,时时含漱。 小儿口疳。用黄连、芦荟,等分为末。每服五分,蜜汤送下。如系走马疳,可再加蟾灰等分、青黛减半、麝香少许。 小儿耳后疮(称月月蚀)。用黄连末搽敷。 胎动出血。用黄连研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妊妇心烦,不能睡眠。用黄连研末,每服一钱,清稀饭送下。 无名肿毒。用黄连、槟榔,等分为末,加鸡蛋清调匀搽患处。疮已溃或未溃,皆可用此方。 中巴豆毒,下泻不止。用黄连、干姜,等分为末,取一茶匙,水冲服。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黄连》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黄连》
类型:

伤寒论 ·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热)细辛二两(辛热)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发微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肢汤方 黄连四两(苦寒)黄芩一两(苦寒)芍药二两(酸平)鸡子黄二枚(甘温)阿胶三两(甘温)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辛热)茯苓三两(甘平)人参二两(甘温)白术四两(甘温)芍药三两(酸平)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甘温)干姜一两(辛热)粳米一斤(甘平)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便脓血者,可刺。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甘寒)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温分六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辛甘,微温)甘草二两(甘平)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 半夏(洗,破,如枣核大)十四枚(辛温)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著鸡子壳中,甘微寒) 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辛温)桂枝(去皮,辛热)甘草(炙,甘平)以上各等分 以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自通汤方 葱白四茎(辛温)干姜一两(辛热)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汤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白通加猪胆汁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咸寒)猪胆汁一合(苦寒)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甘平)芍药三两(酸平)生姜三两(切,辛温)白术二两(甘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后加减法: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 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呕者,加生姜二两。 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炙,甘平)枳实(破,水渍炙干,苦寒)柴胡(苦寒)芍药(酸微寒)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痢。 悸者,加桂枝五分。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收藏 张仲景《伤寒论 ·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复制 张仲景《伤寒论 ·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类型:

本草纲目 · 兽部 · 羊

释名 古、低、竭。 气味 羊肉:苦、甘、大热、无毒。 羊脂:甘、热、无毒。 羊血:咸、平、无毒。 羊肾:甘、温、无毒。 羊肝:苦、寒、无毒。 羊胆:苦、寒、无毒。 羊胃(羊肚):甘、温、无毒。 羊角(用青羊角为最好):咸、温、无毒。 脊骨:甘、热、无毒。 胫骨:甘、温、无毒。 羊屎:苦、平、无毒。 主治 羊肉: 寒劳虚弱,产后心腹痛。用肥羊肉一斤,加水一斗,煮成八升,放入当归五两、黄芪八两、生姜六两,再煮成二升,分四次服下。一方减去黄芪。一方增加芍药。 崩中垂死。用肥羊肉三斤,加水二斗,煮至一斗三升,再加生地黄一升,干姜、当归各三两,煮成三升。分四闪服下。 壮阳益肾。用白羊肉半斤,生切,加蒜薤吃下。三天吃一次。 骨蒸久冷。用羊肉一斤、山药一斤,各煮烂,研如泥,下米煮粥吃。 壮胃健脾。用羊肉三斤,切小,加粱米二升同煮。下五味作粥吃。 身面浮肿。用总人口陆一升,水二斗,煮成一斗,去渣,加入切细的羊肉一斤,煮熟,下熟,下葱、豉、五味调和吃下。 损佃青肿。用新羊肉切片贴上。 妇女无乳。用羊肉六两、獐肉八两、鼠肉五两,同煮汤吃。 羊脂: 下痢腹痛。用羊脂、阿胶、蜡各二两,黍为二程式,煮粥吃下。 汗出不止。用温酒频化牛羊脂服下。 虚劳口干。用羊脂如鸡蛋大一块、酒半升、枣七枚,一起泡七天后取食,立愈。又方:用羊脂如鸡蛋大一块,放半斤醋中一宿,绞汁含中中。 产后虚弱。用羊脂二斤、生地黄汁一斗、姜汁五升,白蜜三升,合煎如饴。每服一杯,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发背安起。用羊脂、猪脂切片,冷水泡过,贴患处,热则掉换。 小儿口疮。用羊脂煎薏苡根涂搽。 羊血: 鼻血不止。刺羊血热饮即愈。 产后血攻(或下血不止,心闷面青,身冷欲绝)。用新羊血一碗饮服。三、两次后见效。 大便下血。用羊血煮熟拌醋吃,最效。 胎死不出(或死胎不下)。刺羊血热饮一小碗,极效。| 羊肾: 下焦虚冷(脚膝无力,阳痿)。用羊肾一枚煮熟,和米粉六两,炼成乳粉,空腹吃下。 肾虚精竭。用羊肾一双,切细,放豉汁中,加五味煮米粥吃。 五劳七伤。阳虚无力。用羊肾一对,去脂,切小;肉苁蓉一两,酒浸一夜,去皮,和作羹汤,加葱、盐五味吃下。又方兼治腰脚疼痛:用羊肾三对、羊肉半斤、葱白一根、枸杞叶一斤,同五味煮成汁,下米煮粥吃。 肾虚腰痛。和羊肾去膜,阴干为末,酒送服二匙。一天服三次。 羊肝: 目赤热痛。用青羊肝一具,切小,洗净,和五味吃。 翳膜羞明。用青羊肝一个具,切小,和黄连四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饭后稍久,以清茶送下七十丸。一天服三次,忌铁器、猪肉、冷水。 目病失明。用青羊肝一斤,去膜切片,在新瓦上炕干,同决明子半升、蓼子一合炒为末。每服一匙,白蜜浆送下。一天服三次,服至三剂,可以目明。 青盲内障,用白羊肝一具、黄连一两、熟地黄二两,同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饭后稍久,茶送服七十丸。一天服三次。 牙疳肿痛。用羊肝一具,蘸赤石脂末,随意吃。 休息痢(一、二年间时作时止,治疗不愈)。用生羊肝一具,切丝,放陈醋中吞下。心闷即停服,不闷可再服一天,勿食他物。以姜、薤同羊肉一起吃亦可。 羊胆: 病后失明。用羊胆点眼。 大便秘塞。用羊胆汁灌入直肠即通。 烂弦同眼,流泪畏光。用羊胆一枚,内装蜂蜜蒸过,研为膏。每含少许,并点眼。一日泪止,二日肿消,三日痛止。因羊吃百草,蜂采百花,故此方名“二百味草花膏”。 疬胃: 久病虚弱,四肢烦热,不能饮食。用羊胃一具,白术一升,切小,加水二斗,煮取九升,分九次服完。一天服三次,不过三剂可见效。 补中益气。用羊胃一具,装入羊肾四枚,地黄三两,干姜、昆布、地骨皮各二两、白拉丁文、桂心、人参、厚朴、海藻各一两五钱,甘草、秦椒各六钱,均研为末,缝好,蒸熟。再晒干研细,每服一匙,酒送下。 中风虚弱。用羊肚一具、粳米二合,和椒、姜、豉、葱作汤吃下。 胃虚消渴。用羊胃煮烂,空腹吃。 下虚尿闲,用羊胃装水,煮熟,空腹吃四、五顿。可愈。 项下瘰疬。用羊胃烧灰,调香油敷涂。 羊角: 气逆烦满。用羊角烧研,水送服一匙。 吐血喘咳。用羊角(炙焦)二枚、桂末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小泄多时。用羊角一枚,以白颀末填满,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水送下。 跌打伤痛。用羊用灰拦沙糖水,放瓦上焙焦,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同时以热酒高干要揉痛处。 脊骨: 肾虚腰痛。用羊脊骨一具,捶碎,同蒜、薤煮食,并稍稍饮酒。又方:用羊脊骨一具,捶碎,加肉苁蓉一峡谷、草果五枚,和水煮汁,下葱、酱作汤吃。 肾虚耳聋。用羊脊骨一具,炙过,研细,磙石(煅,醋淬七次)、白术、黄芪、干姜(炮)、白茯苓各一两,桂三分,共研为末。每取五钱,水煎服 小便膏淋。用羊脊骨烧研,榆白皮煎汤送服二钱。 胫骨: 湿热牙疼。用羊胫骨灰二钱,白芷、当归、牙皂、青各一钱,共研为末,擦患处。 筋骨挛痛。和羊胫骨泡酒饮服。 月经不断。用羊前左脚胫骨一条,纸裹泥封,火煅赤,加棕榈灰等分。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羊屎: 心气疼痛。以山羊屎七枚、油头发一团,共烧成灰,酒送服。 疾阴肿(朋囊及阴茎都因热肿痛)。用羊屎、黄蘖煮汁开,取汁一升,一镒饮服。 疔疮恶肿。用青羊屎一升,在水二升中泡一段时间,煮开,取汁升,一次饮服。 瘰疬已破。用羊屎、杏仁各五钱,烧过,研为末,调猪骨髓涂搽。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兽部 · 羊》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兽部 · 羊》
类型:

本草纲目 · 石部 · 禹余粮

释名 亦名白余粮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大肠咳嗽(每咳便排出粪来)。用赤石脂、禹余粮各一斤,打碎,加水六升,煮成一升。去掉渣滓,分两次服。此方名“赤石脂禹余粮汤”。 肠泄不止。用禹余粮四两(火煅、醋淬),加乌头一两,冷水浸一夜,去皮脐。两药共焙为末。稍滴醋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饭前服五丸,温开水送下。 赤白带。用禹余粮(火煅、醋淬),加干姜等分。如仅有赤带,则干姜减半。两药共研细。每服两茶匙,空心服。 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有各种颜色,小肚子痛,不能生育)。用禹余粮、赤石脂、牡蛎,分别煅过,共研细;加乌贼曲、伏龙肝(炒)、桂心,各药等分为末。每服一小茶匙,温酒送下。忌食葱蒜。 大风疠疾(眉发脱落,遍身顽痹)。用禹余粮二斤、白矾一斤、青盐一斤,共研细,装在罐子里,封牢,周围用炭火煅烧自晨至晚约十二小时。特冷却后,研细,埋土中三天。同时,每一两加胡麻(经过九蒸九晒,炒熟)粉三两。每服二钱,荆芥茶送下。一天服两次。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石部 · 禹余粮》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石部 · 禹余粮》
类型:

本草纲目 · 石部 · 五色石脂

释名 本品质似石而性粘,故名五脂。有青石脂、黄石脂、黑石脂、白石脂、赤石脂等不同的类别,总称为“五色五脂”。药用以赤石脂为最多,白石脂少用,青石脂、黄石脂、黑石脂三种都不入药。 气味 五种石脂都是甘、平、无毒。 主治 大肠寒滑,小便精出。用赤石脂、干姜各一两,胡椒半两,共研为末,略加醋和饭,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赤白痢。用赤石脂末,清水送服一钱。 腹痛冷痢,下白冻如鱼脑。用煅赤石脂、炮干姜,等分为末,加蒸饼少许,做成丸子。服量随年龄不同,一日服三次。 痢后脱肛。用赤石脂、伏龙肝,共研为末,敷搽肛处。另加白矾粉亦可。 反胃。用赤石脂粉,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至二十丸,姜汤送下。服药之前,整吞巴豆仁一枚。 胸中痰饮,反吐不停。用赤石脂一斤,捣碎,筛细。每服一小茶匙,酒送下。以后,逐渐增加至三茶匙。服至一斤,不仅痰饮消失,而且身体转为壮健。 心痛彻背。用赤石脂、干姜、蜀椒各四分,炮附子二分,炮乌头一分,共研为末,蜜调成丸,如梧子大。先服一丸,如痛不止,可增至两三丸。 月经过多。用赤石脂、破故纸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小便失禁。用煅赤石脂、煅牡蛎各三两,盐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盐汤送下。 附方 赤石脂是一种“多水高岭土”,有明显的吸附作用,能吸附消化道的有毒物质,故能涩肠止泻,又能入血分,故有止血的作用。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石部 · 五色石脂》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石部 · 五色石脂》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