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言

长林令卫象饧丝结歌

主人雕盘盘素丝,寒女眷眷墨子悲。乃言假使饧为之,八珍重沓失颜色。 手援玉箸不敢持,始状芙蓉新出水。仰坼重衣倾万蕊,又如合欢交乱枝。 红茸向暮花参差,吴蚕络茧抽尚绝。细缕纤毫看欲灭,雪发羞垂倭堕鬟。 绣囊畏并茱萸结,我爱此丝巧。妙绝世间无,为君作歌陈座隅。
收藏 司空曙《长林令卫象饧丝结歌》
复制 司空曙《长林令卫象饧丝结歌》
类型:

近别

咫尺不相见,便同天一涯。 何必隔关山,乃言伤别离。 君心与我心,脉脉无由知。 谁堪近别苦,远别犹有期。
收藏 司马扎《近别》
复制 司马扎《近别》
类型:

马明生遇神女歌

学仙贵功亦贵精,神女变化感马生。石壁千寻启双检,中有玉堂铺玉簟。 立之一隅不与言,玉体安隐三日眠。马生一立心转坚,知其丹白蒙哀怜。 安期先生来起居,请示金铛玉佩天皇书。神女呵责不合见,仙子谢过手足战。 大瓜玄枣冷如冰,海上摘来朝霞凝。赐仙复坐对食讫,颔之使去随烟升。 乃言马生合不死,少姑教敕令付尔。安期再拜将生出,一授素书天地毕。
收藏 韦应物《马明生遇神女歌》
复制 韦应物《马明生遇神女歌》
类型:

游桃源一百韵

沅江清悠悠,连山郁岑寂。 回流抱绝巘,皎镜含虚碧。 昏旦递明媚,烟岚分委积。 香蔓垂绿潭,暴龙照孤碛。 渊明著前志,子骥思远蹠。 寂寂无何乡,密尔天地隔。 金行太元岁,渔者偶探赜。 寻花得幽踪,窥洞穿闇隙。 依微闻鸡犬,豁达值阡陌。 居人互将迎,笑语如平昔。 广乐虽交奏,海禽心不怿。 挥手一来归,故溪无处觅。 绵绵五百载,市朝几迁革。 有路在壶中,无人知地脉。 皇家感至道,圣祚自天锡。 金阙传本枝,玉函留宝历。 禁山开秘宇,复户洁灵宅。 蕊检香氛氲,醮坛烟幂幂。 我来尘外躅,莹若朝星析。 崖转对翠屏,水穷留画鹢。 三休俯乔木,千级扳峭壁。 旭日闻撞钟,彩云迎蹑屐。 遂登最高顶,纵目还楚泽。 平湖见草青,远岸连霞赤。 幽寻如梦想,绵思属空阒。 夤缘且忘疲,耽玩近成癖。 清猿伺晓发,瑶草凌寒坼。 祥禽舞葱茏,珠树摇玓瓅。 羽人顾我笑,劝我税归轭。 霓裳何飘飖,童颜洁白皙。 重岩是藩屏,驯鹿受羁靮。 楼居弥清霄,萝茑成翠帟。 仙翁遗竹杖,王母留桃核。 姹女飞丹砂,青童护金液。 宝气浮鼎耳,神光生剑脊。 虚无天乐来,僁窣鬼兵役。 丹丘肃朝礼,玉札工紬绎。 枕中淮南方,床下阜乡舄。 明灯坐遥夜,幽籁听淅沥。 因话近世仙,耸然心神惕。 乃言瞿氏子,骨状非凡格。 往事黄先生,群儿多侮剧。 謷然不屑意,元气贮肝膈。 往往游不归,洞中观博弈。 言高未易信,犹复加诃责。 一旦前致辞,自云仙期迫。 言师有道骨,前事常被谪。 如今三山上,名字在真籍。 悠然谢主人,后岁当来觌。 言毕依庭树,如烟去无迹。 观者皆失次,惊追纷络绎。 日暮山径穷,松风自萧槭。 适逢修蛇见,瞋目光激射。 如严三清居,不使恣搜索。 唯馀步纲势,八趾在沙砾。 至今东北隅,表以坛上石。 列仙徒有名,世人非目击。 如何庭庑际,白日振飞翮。 洞天岂幽远,得道如咫尺。 一气无死生,三光自迁易。 因思人间世,前路何狭窄。 瞥然此生中,善祝期满百。 大方播群类,秀气肖翕辟。 性静本同和,物牵成阻厄。 是非斗方寸,荤血昏精魄。 遂令多夭伤,犹喜见斑白。 喧喧车马驰,苒苒桑榆夕。 共安缇绣荣,不悟泥途适。 纷吾本孤贱,世业在逢掖。 九流宗指归,百氏旁捃摭。 公卿偶慰荐,乡曲缪推择。 居安白社贫,至傲玄纁辟。 功名希自取,簪组俟扬历。 书府蚤怀铅,射宫曾发的。 起草香生帐,坐曹乌集柏。 赐燕聆箫韶,侍祠阅琮璧。 尝闻履忠信,可以行蛮貊。 自述希古心,忘恃干时画。 巧言忽成锦,苦志徒食檗。 平地生峰峦,深心有矛戟。 层波一震荡,弱植忽沦溺。 北渚吊灵均,长岑思亭伯。 祸来昧几兆,事去空叹息。 尘累与时深,流年随漏滴。 才能疑木雁,报施迷夷蹠。 楚奏絷钟仪,商歌劳宁戚。 禀生非悬解,对镜方感激。 自从婴网罗,每事问龟策。 王正降雷雨,环玦赐迁斥。 倘伏夷平人,誓将依羽客。 买山构精舍,领徒开讲席。 冀无身外忧,自有闲中益。 道芽期日就,尘虑乃冰释。 且欲遗姓名,安能慕竹帛。 长生尚学致,一溉岂虚掷。 芝术资糇粮,烟霞拂巾帻。 黄石履看堕,洪崖肩可拍。 聊复嗟蜉蝣,何烦哀虺蜴。 青囊既深味,琼葩亦屡摘。 纵无西山资,犹免长戚戚。
收藏 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
复制 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
类型:

汉阳即事

楚国千里远,孰知方寸违。 春游欢有客,夕寝赋无衣。 江水带冰绿,桃花随雨飞。 九歌有深意,捐佩乃言归。
收藏 储光羲《汉阳即事》
复制 储光羲《汉阳即事》
类型:

连雨独饮

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 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 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 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 自我抱兹独,黾勉四十年。 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
收藏 陶渊明《连雨独饮》
复制 陶渊明《连雨独饮》
类型:

黄帝内经 · 灵枢 · 官能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矣,不可胜数,余推而论之,以为一纪,余司诵之,子听其理,非则语余,请正其道,令可久传后世无患,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歧伯稽首再拜曰:请听圣王之道。 黄帝曰: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谋伐有过,知解结,知补虚泻实,上下气门,明通于四海,审其所在,寒热淋露,以输异处,审于调气,明于经隧。左右肢络,尽知其会,寒与热争,能合而调之,虚与实邻,知决而通之,左右不调,把而行之,明于逆顺,乃知可治。阴阳不奇,故知起时,害于本末,察其寒热,得邪所在,万刺不殆,知官九针,刺道毕矣。 明于五输,徐疾所在,屈伸出入,皆有条理,言阴与阳,合于五行,五藏六府亦有所藏。四时八风尽有阴阳,各得其位合于明堂。各处色部,五藏六府,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审皮肤之寒温滑涩,知其所苦,膈有上下,知其气所在,先得其道,稀而疏之,稍深以留,故能徐入之。大热在上,推而下之;从下上者,引而去之;视前痛者,常先取之。大寒在外,留而补之;入于中者,从合泻之。针所不为,炙之所宜。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下气不足,积而从之;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过于膝,下陵三里。阴络所过,得之留止,寒入于中,推而行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结络坚紧,火所治之。不知所苦,两跷之下,男阴女阳,良工所禁,针论毕矣。 用针之服,必有法则,上视天光,下司八正,以辟奇邪,而观百姓,审于虚实,无犯其邪。是得天之灵,遇岁之虚实,救而不胜,反受其殃,故曰必知天忌,乃言针意。法于往古,验于来今,观于窈冥,通于无穷。粗之所不见,良工之所贵。莫知其形,若神髣□。邪气之中人也,洒淅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其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 是故上工之取气,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败其形。是故工之用针也,知气之所在,而守其门户,明于调气,补泻所在,徐疾之意,所取之处。泻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遥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用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解,欲微以留,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益其外门,真气乃存。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雷公问于黄帝曰:针论曰: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何以知其可传?黄帝曰: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 雷公曰:愿闻官能奈何?黄帝曰:明目者,可使视色;聪耳者,可使听音;捷疾辞语者,可使传论;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咒病;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痹。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师无名。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传,此之谓也。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收藏 王冰《黄帝内经 · 灵枢 · 官能》
复制 王冰《黄帝内经 · 灵枢 · 官能》
类型:

与施乃庚郭乃承李尔冲登乌石山

闻道乌山好,相邀踏翠微。 近城无市气,入寺有禅机。 百道阶泉古,千重锦绣围。 登临贪景胜,戴月乃言归。
收藏 章甫《与施乃庚郭乃承李尔冲登乌石山》
复制 章甫《与施乃庚郭乃承李尔冲登乌石山》
类型:

黄帝内经 · 灵枢 · 刺节真邪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刺有五节,奈何?歧伯曰:固有五节,一曰振埃,二曰发蒙,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 黄帝曰:夫子言五节,余夫知其意。歧伯曰: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发蒙者,刺府输,去府病也;去爪者,刺关节肢络也;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输也;解惑者,尽知调阴阳,补泻有余不足,相倾移也。 黄帝曰:刺节言振埃,夫子乃言刺外经,去阳病,余不知其所谓也,愿卒闻之。歧伯曰:振埃者,阳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瞋肩息,大气逆上,喘喝坐伏,病恶埃烟,饲不得息,请言振埃,尚疾于振埃。 黄帝曰:善。取之何如?歧伯曰:取之天容。 黄帝曰:其欬上气穷拙胸痛者,取之奈何?歧伯曰:取之廉泉。 黄帝曰:取之有数乎?歧伯曰:取天容者,无过一里,取廉泉者,血变而止。帝曰:善哉。 黄帝曰:刺节言发蒙,余不得其意。夫发蒙者,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夫子乃言刺府输,去府病,何输使然,愿闻其故。歧伯曰:妙乎哉问也。此刺之大约,针之极也,神明之类也,口说书卷,犹不能及也,请言发蒙耳,尚疾于发蒙也。 黄帝曰:善。愿卒闻之。歧伯曰: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听宫,中其眸子,声闻于耳,此其输也。 黄帝曰:善。何谓声闻于耳?歧伯曰:刺邪以手坚按其两鼻窍,而疾偃其声,必应于针也。黄帝曰:善。此所谓弗见为之,而无目视,见而取之,神明相得者也。 黄帝曰:刺节言去爪,夫子乃言刺关节肢络,愿卒闻之。歧伯曰: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肢胫者,人之管以趋翔也;茎垂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津液之道也。故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溢,乃下留于睾,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俯仰不便,趋翔不能。此病荥然有水,不上不下,铍石所取,形不可匿,常不得蔽,故命曰去爪。帝曰:善。 黄帝曰:刺节言撤衣,夫子乃言尽刺诸阳之奇输,未有常处也,愿卒闻之。歧伯曰:是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有余则外热,内热相搏,热于怀炭,外畏绵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腠理闭塞,则汗不出,舌焦唇槁,腊干嗌燥,饮食不让美恶。 黄帝曰:善。取之奈何?歧伯曰:取之于其天府大杼三痏,又刺中膂,以去其热,补足手太阴,以去其汗,热去汗稀,疾于彻衣。黄帝曰:善。 黄帝曰:刺节言解惑,夫子乃言尽知调阴阳,补泻有余不足,相倾移也,惑何以解之?歧伯曰:大风在身,血脉偏虚,虚者不足,实者有余,轻重不得,倾侧宛伏,不知东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覆,颠倒无常,甚于迷惑。 黄帝曰:善。取之奈何?歧伯曰: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用针若此,疾于解惑。黄帝曰:善。请藏之灵兰之室,不敢妄出也。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邪,何谓五邪?歧伯曰:病有持痈者,有容大者,有狭小者,有热者,有寒者,是谓五邪。 黄帝曰:刺五邪奈何?歧伯曰:凡刺五邪之方,不过五章,痹热消灭,肿聚散亡,寒痹益温,小者益阳;大者必去,请道其方。 凡刺痈邪,无迎陇,易俗移性。不得脓,脆道更行,去其乡,不安处所乃散亡,诸阴阳过痈者,取之其输泻之。 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夺其有余,乃益虚。剽其通,针其邪,肌肉亲视之,毋有反其真,刺诸阳分肉间。 凡刺小邪,日以大,补其不足,乃无害。视其所在,迎之界,远近尽至,其不得外侵而行之,乃自费,刺分肉间。 凡刺热邪,越而苍,出游不归,乃无病。为开通,辟门户,使邪得出,病乃已。 凡刺寒邪,日以温,徐往徐来,致其神。门户已闭,气不分,虚实得调,其气存也。 黄帝曰:官针奈何?歧伯曰:刺痈者,用铍针;刺大者,用锋针;刺小者,用员利针;刺热者,用才针;刺寒者,用毫针也。 请言解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故可为解。下有渐洳,上生苇蒲,此所以知形气之多少也。阴阳者,寒暑也,热则滋雨而在上,根茎少汁,人气在外,皮肤缓,腠理开,血气减,汗大泄,皮淖泽。寒则地冻水冰,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涩。当是之时,善行水者,不能往冰,善穿地者,不能凿冻,善用针者,亦不能取四厥,血脉凝结,坚搏不往来者,亦未可即柔。故行水者,必待天温,冰释冻解,而水可行,地可穿也。人脉犹是也。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经,掌与腋,肘与脚,项与脊以调之,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然后视其病,脉淖泽者,刺而平之;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 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气积于胃,以通营卫,各行其道。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六经调者,谓之不病,虽病,谓之自已也。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因其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复止如前,热去乃止,所谓推而散之者也。 黄帝曰: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痛,或痈,或热,或寒,或痒,或痹,或不仁,变化无穷,其故何也?歧伯曰:此皆邪气之所生也。 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邪气?歧伯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榖气并而充身也。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风者,其中人也浅,合而自去,其气来柔弱,不能胜真气,故自去。 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搏于脉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痈。搏于肉,与卫气相搏,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 虚邪遍容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者,脉偏痛。 虚邪入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着,寒胜其热,则骨痛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为骨蚀。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于筋溜。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有常名也。
收藏 王冰《黄帝内经 · 灵枢 · 刺节真邪》
复制 王冰《黄帝内经 · 灵枢 · 刺节真邪》
类型:

绍熙四年加上寿圣皇太后尊号八首 其八

宝册既奉,祗诵乃言。 仁深庆衍,益显益尊。 和声协气,充溢乾坤。 并受伊嘏,圣子神孙。
收藏 郊庙朝会歌辞《绍熙四年加上寿圣皇太后尊号八首 其八》
复制 郊庙朝会歌辞《绍熙四年加上寿圣皇太后尊号八首 其八》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校园文学诗词